主页 >详情 详情


    谈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0724baidu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2-6-6 16:55:59  点击:1923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如何正确对待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关系是颇受特殊教育研究者争议的问题。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该孤立对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而所谓师德的高下,也尽在于此。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就一定要赏识每一个孩子,赞美他,支持他,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比任何知识都重要得多。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尤其是对待那些聋生,他们丧失了听力,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我们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支持。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人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你最好的礼物是给他多一些的期待,而不只是要求与责备。然而,学会期待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我们的心灵里多有一些爱,还要多有一些智慧。


      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班里有个女孩,刚入学的时候小女孩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会和同学打架,还在别的同学的课桌上涂修改液、偷东西,一次甚至把黑板玻璃打碎了,是班里的“小刺猬”。杨老师没有嫌弃她,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的她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便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杨老师就处处关心她,就连上课提问,也总要向她投去鼓励的目光。女孩的数学有了进步,杨老师就适时的表扬她,让同学们看到她的长处。有时女孩犯了错误,杨老师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而是把她领到办公室,摸着她的头跟她慢慢谈。女孩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办公室里跑,帮助老师干这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同学们说,“小刺猬”变得爱学习了。


      然而,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灵的成长、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客观地说,一个未成年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不仅需要家长、学校的鼓励和爱护,同时也需要经受一定的挫折。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惩戒教育主要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的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惩戒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需要惩戒,只要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惩戒是合理的、惩戒的方式是科学的,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惩戒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一点,不仅教师要认识到,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更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保留了适度惩戒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成人为将来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才真正能够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


      因此,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任何把二者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教育中更有着深层意义。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学生,才不会厌弃,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心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自信,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